当前位置:首页>健康中国

《湖南日报》刊发《初心如磐 “医”路生花 ——湘潭市中心医院以红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2025-08-14 08:03:38 健康中国

本文刊发于8月6日

《湖南日报》第6版:观察版头条

公立医院是守护人民健康的主阵地,党建是公立医院使命担当的“根”与“魂”。新时代,党建如何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院发展如同交响乐,党建是指挥棒,每个科室都是不可或缺的声部。”湘潭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夏红常常这样形容党建与业务之间的关系。

 面对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这道“时代命题”,湘潭市中心医院这家百年老院以党建为引领,奏响了一曲学科攀峰、管理创新、服务提升的奋进乐章。

红色引擎激活学科发展“新动能”

2023年,罹患多发性高危骨髓瘤的徐晶,多次辗转外省求医无果。在家乡的湘潭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主任罗自勉的一句“我们来想办法”,瞬间点亮希望。

 依托该院内科第二党支部与深圳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党支部党建结对这根“红色纽带”,徐晶以最节省的费用,接受了研究型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仅为原费用的五分之一。

 据介绍,自开展党建结对共建以来,湘潭市中心医院内科第二党支部已帮助4位患者前往深圳大学总医院治疗。截至目前,该院已有4个党支部与北京协和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开展结对共建。

与北京协和医院开展党建结对共建

 近年来,湘潭市中心医院党委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以“医者红”党建品牌为抓手,把支部建在学科上,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同频共振。

 心血管内科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等新技术多点开花,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攻坚克难,开展体外膜肺氧合救治60例;急诊科引进移动磁共振设备,加持卒中急救单元,将急性脑梗患者入院到开始静脉溶栓时间(DNT)中位数缩短至15分钟……通过党建赋能,湘潭市中心医院学科发展一路向高攀登,一个个新技术、一项项新突破层出不穷。

心血管内科为一名56岁患者成功植入全国首批AveirTM螺旋固定式无导线起搏器

 目前,湘潭市中心医院拥有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骨科、急诊科、临床药学、临床护理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中西医结合科获批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该院获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认定为造血干细胞采集与移植医院。

 推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湘潭市中心医院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实施“惠景人才行动计划”,给予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最高100万元安家补助,最高50万元科研启动基金等优惠政策,累计与14个国内外知名专家(团队)签订柔性引才协议。通过人才“引育用留”,医院卫技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者达904人,占比28.2%。同时,自2023年3月起持续选派“第一书记”,下沉到3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新技术12项,带动基层诊疗能力提升。

 学科技术提升,才“留得住”病人。作为湘潭市城市医疗集团牵头医院,湘潭市中心医院在推动“大病不出市”道路上不断发力。该院组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12个专病管理多学科会诊团队,积极对接国、省顶尖医疗专家,提升疑难危重疾病诊疗能力。与此同时,城市医疗集团联动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设立大病管理服务总中心和3个分中心,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让患者真正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不断加大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从而提升医患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和谐发展。

大病管理服务中心湘潭县分中心、韶山市分中心授牌

精细化管理重塑就医体验“新生态”

7月9日,一场特殊的党政业务大查房反馈会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召开。会上,被查房的内科党总支第二支部所辖科室,围绕党建、行政、业务三大板块,以“主人翁”姿态把自己“摆进去”,谈发展与举措,找问题与不足,20余个职能部门强化自身管理职能开展业务指导,全院上下拧成一股绳,全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过去多以行政查房为主,这是第一次以党支部为单元,开展党政业务大查房。”湘潭市中心医院内科党总支书记胡碧波说,目的就是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更好融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该院医务部质管办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依托基层党组织强有力的推动,大家各司其职,查房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景仰生命,惠济百姓,这是湘潭市中心医院百余年的不懈追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考验的不仅是医疗技术,更是其管理水平和战略协同。

 镜头转向医院骨科。骨折的吴娭毑做完髋关节置换术后仅4小时,就可以下床康复训练;饱受股骨头坏死折磨的李嗲嗲,术后也能轻松行走。这得益于科室新开展的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而这项新技术的推广,与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改革密不可分。

 湘潭市中心医院医保办主任谢海丰介绍,像吴娭毑和李嗲嗲这样的情况,若是传统手术,平均住院日为20.43天,次均费用为6.2万元。如今,DRG改革促使这类手术从传统走向微创,平均住院日缩短为14.4天,次均费用不到3万元。

 湘潭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勇军说,今年上半年与2021年同期未实行DRG付费改革相比,医院平均住院日由9.26天下降至7.63天,费用消耗指数由1.30下降至1.03。“‘少花钱,看好病’,这个患者最朴素的愿望,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吴勇军表示。

日间手术预约中心“上线”

 被患者交口称赞的,还有湘潭市中心医院创新打造的日间手术预约中心。该院将274个术种纳入日间手术范畴,通过开通检查检验“绿色通道”,“一站式”解决病人入院准备问题。

 23岁的谢思雨患有手汗症,原以为要住院数日,没想到24小时内就顺利完成从入院、手术,再到出院的全部过程。“一切比我预想的还要快!”谢思雨高兴地说,仅请假一天,手术就完成了。

 该院日间手术项目执行人周昕介绍,今年上半年已累计完成3178台日间手术,与普通住院相比,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缩短3.5天,费用降低30%。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今年上半年和2022年同期相比,该院四级手术量增幅约30.06%。医务部主任周湘鸿说,医院精细化管理,促进了医疗质效与患者体验“双提升”。

 此外,今年7月25日,湘潭市中心医院日间化疗中心也正式启用,肿瘤患者通过“走读式”就医,大大提升舒适度和获得感。这亦是该院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

日间化疗中心正式启用

服务焕新打造人文建设“新名片”

陈超12岁时罹患白血病,经治疗后好转,却又在19岁复发,20岁时不幸离世。令人感动的是,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在湘潭市中心医院遇到了一群“让他的生命在温暖中谢幕”的人——善良的医护人员和医务社工。他们为这个孩子过生日、买礼物,用爱与温暖,让他的人生尽可能多些欢笑,少些遗憾。

 今年,这一过程被改编成情景剧,在全国医院人文管理路演大赛中斩获“年度杰出人文管理案例”。路演现场,观众无不潸然泪下。

 人文,让医学更有温度。近年来,湘潭市中心医院全面推行卓越服务,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更快捷、更满意。

 医院门诊大厅“惠景之声”音乐角,舒缓悠扬的钢琴声不时流淌;儿科病房内,志愿者折的纸飞机在输液架间轻盈巡航;重阳节时,血液科老年患者迎来义务理发的志愿者;其他传统节日,包粽子、品汤圆、吃月饼……一项项活动温暖人心。

“惠景之声”音乐角

 湘潭市中心医院团委负责人介绍,医院创新“医务社工+志愿者”人文服务新举措,建立全市首家省级医务社工体系建设示范点,与高校共建医务社工实习基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关怀、资源链接等。如今,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已成为该院一块闪亮的“文化招牌”。

 过去“来回多次跑”,如今“最多跑一次”。今年,湘潭市中心医院门诊“一站式”服务再次升级,将来访咨询、病案复印、盖章审核、发票补打等分散在多个窗口办理的业务整合,设立“综合服务”窗口,推行“一岗多能”模式,实行“一章制”管理,让群众少跑腿,办事更便捷。

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

 在病房,这样的便利同样可感可及。湘潭市中心医院打造心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内分泌代谢科、儿科等5个专科“一站式”门诊,极大方便患者看病就医,患者等待时间平均减少2小时。

 湘潭市中心医院还率先推行免陪照护服务,让“一人住院”不再“全家奔波”;成立叙事医学分享中心,建设心灵驿站12个,促进医护患共情链接;组建“萤火虫”人文宣讲团,培训基层学员超500人次,获得各级奖励8项。

免陪照护服务获患者及家属好评

 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每一项沉甸甸荣誉的背后,都是对其创新人文服务的褒奖与肯定。

 悬壶济世担使命,精医为民守初心。湘潭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夏红表示,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健康中国的新征程上,将聚焦新体系、新趋势、新效能、新动力、新文化“五新”发展,以制度变革引领模式创新,以模式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向着“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区域医疗中心”目标阔步前行,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誓言,用精湛医术护佑百姓安康,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审核 | 彭秋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