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中国

34岁货车司机突发心梗,警醒每个奔波路上的你

2025-08-14 07:53:29 健康中国

 8月8日傍晚,热气还未散尽,长沙至湘潭的芙蓉大道上,车流不断。

 很多货车司机选择在这个点把车停在路边,稍作休整,景先生就是其中一员。对货车司机们而言,车就是家,路就是生活。

 34岁的景先生,来自甘肃,跑货车已经10余年了,肩负着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担。这个暑假,他带着11岁的大儿子浩浩,从家乡一路南下,来长沙送货。带着儿子出来,既是为了工作,也是希望孩子能见见更大的世界。

 但没想到,这趟旅途,在这座陌生的城市,差点就此画上句号。

 下午5点多,景先生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烈的疼痛。18点35分,他颤抖着掏出手机,拨通了120。十分钟后,救护车到达。

 诈骗电话?救命电话?

 (PART.01)

 19点32分,景先生被送入湘潭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当晚心内科二线、CCU主任谭旦迅速响应,因患者身边只有一名11岁的儿子,医院行政总值班杨燕和内科总值班贺丹也同步介入,立即开通救治绿色通道,予快速完善急诊心电图和抽血等检查。心电图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

 与此同时,医务人员也在积极联系家属。电话那头,景先生的妻子几乎不加思索地挂断了——她以为是诈骗电话。

 毕竟,当天上午他们才视频过,丈夫精神状态看起来一切正常。直到医生换用景先生自己的手机再次拨打电话并视频时,妻子这才慌了神,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此时,时间指向19点47分。

 19点56分,景先生被推入CCU,一切术前准备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与此同时,11岁的浩浩坐在医生办公室,眼神里还带着些许好奇和迷茫,外面的紧张气氛,对他来说似乎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他还不明白,眼前发生的一切,意味着什么......

 24分钟的生死营救

 (PART.02)

 20点29分,医护人员护送景先生至心导管室,心血管内科三区主任王磊、二区副主任胡海龙、当晚导管室二线医生王新国及导管室医护人员早已等候在此。医生们准备通过心脏冠脉造影确定梗死部位和范围,随后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下一步的救治方案。

 心脏冠脉造影是一种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血管,利用X光透视实时观察心脏血管状况的检查方法。能够精准显示血管是否狭窄或堵塞,是诊断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

 10分钟后,造影结果显示,景先生心脏内一根最关键的供血血管——前降支血管已完全堵塞,必须立即进行心脏支架手术。

 “当时,导管室的同事正打电话告诉我患者的血管情况,话还没讲完,就听到电话那头有人喊‘不好!室颤了!’”CCU主任谭旦回忆道。

 室颤,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心律失常。此时心脏像一团失控的电线乱舞,肌肉纤维快速而无序地抖动,根本无法有效泵血,血液供应几乎瞬间中断,患者会在几秒钟内失去意识,如果不立刻电除颤,随时可能丧命。

 电话那端,导管室的医护人员迅速启动抢救,随着除颤仪一声轻微的“砰”响,监护仪上混乱的的波形重新回到有力的跳动。景先生的心脏,被抢回了节律,也被抢回了生机。

 团队随即无缝衔接后续操作——导丝精准探入堵塞血管,球囊扩张、支架释放......

 20点53分,原本完全闭塞的血管被成功撑开,血流重新涌向心肌。此时,距离景先生被推入导管室,仅过去24分钟。

 21点17分,景先生被推出心导管室。

 从进来时的生死未卜,到现在的顺利脱险,这一刻,他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重获新生。

 浩浩的“临时家人”

 (PART.03)

 20点42分,手机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护士长彭艺群第一时间接通了电话,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肌肉记忆了,尤其是晚上科室的来电。

 电话那头传来晚班护士张媛急切的声音:“护士长,科室刚送来一名急性心梗的外地男性患者,身边只有一个小男孩,家属还没到,我想着等下晚班带孩子回家......”

 此时彭艺群刚给女儿过完10岁生日,一家人正驱车回家,车子恰好行驶在医院附近,想到值班护士要忙到凌晨十二点才下班,大家工作都辛苦,她当机立断:“你们安心上班,我现在回医院,接孩子回家!”

 不久后,彭艺群带着女儿抵达医院。此时,值班医生张宇晴给浩浩点的外卖汉堡也送达了。

 与浩浩的母亲电话沟通后,彭艺群将浩浩带离医院,这一刻,她成了浩浩在这座陌生城市的“临时家人”。回家的路上,彭艺群轻声和浩浩聊着学校、兴趣,试图减轻他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11岁的浩浩或许还不完全理解这一夜发生了什么,但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有了“临时家人”的陪伴,他的心中多了一份安稳和温暖。

 一封改了又改的手写信

 (PART.04)

 8月11日,景先生的妹妹和父亲专程送来一面鲜红的锦旗和一封手写的感谢信。

 妹妹告诉我们,这封信她反复修改了好几遍,还特意请教了朋友,只为当面向救治哥哥的医护人员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读信时,妹妹的声音一度哽咽,旁边父亲的眼眶也微微泛红。她的话语朴实而真挚,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人。“这些话,我们听了暖心,也更有动力了。”谭旦说道,这份感谢,不只是言语,更是最真实的力量!

 其实,在8月8日晚,医院行政总值班杨燕就在朋友圈里记录下了这场紧张救援和温情时刻。

 患者和家属被医务人员的专业与温情打动,医务人员也因家属的信任和感谢倍感温暖,这份情感的交汇,正是医患间最真挚的双向奔赴。

 写在最后的警示

 (PART.05)

 劫后余生的景先生躺在CCU的病床上,看上去心情不错,手里那本《支架术后人生》已经翻阅了大半。回顾这段经历,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警示:

 

 警惕心梗突发

 当景先生的妻子接到医务人员的第一通电话时,误以为是诈骗电话——毕竟当天上午他们才刚视频通话,怎么可能短短几个小时后就进了医院急诊?

 其实,急性心梗往往就是这样突发、迅猛!

 牢记心梗症状

 当我们问景先生,胸痛发作时有没有意识到可能是心梗,他坦言并没有,当时只是觉得“胸口很难受”,没想到会这么严重!但事实上,他当时的症状已经很明显了——胸口剧烈的疼痛。

 心梗典型的症状是心绞痛、胸闷,但它也可能伪装成牙床疼痛、肩背酸痛,甚至上腹部不适,让人误以为是其他小毛病。

 重视健康体检

 景先生坦言,自己并非完全忽视健康。多年前体检时被诊断出高血压,之后一直按时服药,但他认为只要按时服药就好了,平日里缺乏必要的健康监测。这次住院后,他才知道自己血脂也偏高。三高占了两高,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职业风险因素

 由于工作的原因,景先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货车上度过,长期的久坐和熬夜赶路,再加上为了保持清醒而大量吸烟,这些职业相关的生活习惯叠加,使他面临更高的疾病风险。

 同时,也提醒广大长期从事类似工作的人员,务必重视健康管理,尽可能改善生活方式!

千万不要拖延

 从下午5点多发现自己胸痛不适,到晚上8点多发生室颤,中间就隔了3个小时。假设当时景先生想着“忍一忍”,没有及时拨打120呢?

 切记!心梗患者的黄金救治时间窗是发病后的120分钟,俗称“黄金120分钟”!越早就医,挽救心肌的可能性越大!(通讯员:陈沁沁 谭旦 彭艺群)

 

审核 | 彭秋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