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 07:54:55 文旅信息
当新时代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摆在面前,作为湘潭医疗“龙头”的湘潭市中心医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学习三明医改经验,推动“三个转变”、实现“三个提高”,以“五向”战略为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锐意探索,在湘江之畔奋力书写了一幅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奏响了一曲“学科攀峰、管理创新、服务升温、资源下沉”的激昂乐章。
党建引领向前:
红色引擎锚定发展航向
“把支部建在学科上,让党旗飘扬在临床一线”——这是湘潭市中心医院党建工作的鲜明特质。
事实胜于雄辩。近年来,湘潭市中心医院党委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核心领导作用,将支部精心建在学科之上,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心血管内科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等新技术如繁花般多点绽放,该科室更是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攻坚克难,成功开展体外膜肺氧合救治 60 例;急诊科引进移动磁共振设备,为卒中急救单元强力加持,将急性脑梗患者入院到开始静脉溶栓时间(DNT)中位数大幅缩短至15分钟......通过党建的强大赋能,湘潭市中心医院学科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向高峰不断攀登,一个个新技术、一项项新突破如璀璨星辰般层出不穷。
更温暖的党建实践在基层延伸。2023年起,医院选派“第一书记”下沉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做精做强9个特色专科门诊,开展新技术12项,驻点机构业务量大幅提升,公卫考核稳居全市前列。2024年,这一实践获评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标杆实践案例优秀奖。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医院还创新组建“医者红”志愿服务队,各基层党组织年均开展义诊等惠民活动240余场,服务群众1.8万余人次。2024年初,医院荣获全国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医院。“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正持续转化为医院发展的澎湃动能。”医院党委书记夏红如是说。
学科建设向上:
攀峰逐“国”锻造硬核实力
山雄有脊,房固因梁。学科是衡量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湘潭市中心医院以党建为纽带,推动学科建设向“国家队”迈进: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获评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骨科、临床药学、临床护理、急诊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中西医结合科获批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成为中华骨髓库非亲缘造血干细胞采集移植定点医院。
数据最无言,数据最有力。作为湖南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周宏灏院士湘潭研究所落户于此,与中南大学、南华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2022—2024年,医院获省市级科研立项340项,发表SCI论文160篇,授权专利73项,平台聚才、创新驱动的生态持续完善。
滴水可以映照出整个太阳的光辉。技术拓边界,生命创奇迹,38岁关先生因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入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气管插管、呼吸机及俯卧位通气无效后紧急上ECMO。其间突发气胸、循环衰竭,科室联合全院大会诊,14小时奋力抢救,24小时特护并邀请国内顶级专家远程会诊,最终患者转危为安。更令人振奋的是,该科近3年应用ECMO技术救治60多例危重症患者,成功率超60%且无严重并发症。
与时间赛跑,护生命健康,湘潭市中心医院的急救能力同样领跑。医院首创“脑卒中急诊平台一站式服务湘潭模式”,整合多学科资源组建“六边形战士”团队,将溶栓流程从19道程序压缩至4个环节,DNT时间缩短至15分钟,静脉溶栓率达87.2%,达国内领先水平。急诊科创新的“动脉内选择性冷却输注联合机械取栓”技术,更引领湘潭进入脑卒中亚低温治疗时代。
在湘潭市中心医院,类似案例不胜枚举。医院通过多学科MDT诊疗模式为患者“私人定制”治疗方案:70岁肺癌患者陈老爹、78岁李老爹分别通过团队协作完成肺部肿瘤切除和腹腔镜疝修补术,打破传统“单兵作战”局限。目前,医院已成立38个MDT团队,技术共享、优势互补的诊疗格局全面形成。
精细管理向好:
智慧赋能激活发展效能
景仰生命,惠济百姓,这是湘潭市中心医院百余年来始终坚守的不懈追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考验的不仅是精湛的医疗技术,更是其卓越的管理水平和高效的战略协同。
镜头转向医院控费提质“样板间”,作为全省最早探索DRG改革的医疗机构,医院坚持理念创新与制度融合,以“控成本、降费用、保质量、提效率”为目标,获评“DRG付费明星示范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DRG课题培训基地建设单位”。患者“少花钱、看好病”的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智慧医院建设同样走在前列。医院通过国家电子病历五级评审,构建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体系,数据中心、科研服务平台和运营驾驶舱等核心板块高效运转,门诊麻精药品管理持续优化,信息建设与专业能力双向赋能。
精益管理推动运营升级。医院推行10S精益管理,创建湖南省卓越服务示范医院,构建院科两级KPI运营指标体系,实施PDCA全流程管理。2025年上半年,医院药耗占比降至37.94%,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提升至32.02%;平均住院日缩短至7.63天,人员支出占比43.88%,CMI值跃居全省地市级医院第四,四级手术占比19.03%,微创手术占比21%,患者及医务人员满意度均保持在95%以上。
人文服务向善:
仁心仁术传递医者温度
“大病不出市,名医到身边”——医院成立“大病管理·特需医疗服务中心”,联动北京协和、上海瑞金等14家国内外顶尖医院专家,组建12个专病多学科管理团队,并在湘乡、湘潭县、韶山设分中心,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
管中可以窥豹,以小足以见大。曾有一位辗转多家医院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在中德医疗协作下,由德国专家携定制瓣膜主刀微创手术,术后针灸加速康复,不仅挽救了生命,更节省了巨额费用。目前,中心已开展MDT会诊833场次,大病外转率显著降低。
细节之处见真情,更高效的便民举措不断推出。门诊推行“刷脸”就医无卡化、“一窗通办”一站式服务,业务量超10万人次,患者业务办理平均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儿科“10秒极速抢救通道”使危重患儿救治提速80%;“互联网+护理”和免陪照护服务温暖人心,叙事医学分享中心获评全省典型案例;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湘潭市中心医院志愿护理服务队成立;“惠景之声”音乐角用旋律疗愈心灵,省级医务社工体系建设示范点传递关爱,创新“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式吸引4000余名志愿者,存储服务时长超5万小时,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被患者交口称赞的,还有湘潭市中心医院创新打造的日间手术预约中心。该院将 274个术种纳入日间手术范畴,通过开通检查检验“绿色通道”,“一站式”高效解决病人入院准备问题。23 岁的谢思雨患有手汗症,原以为要住院数日,没想到 24 小时内就顺利完成从入院、手术,再到出院的全部过程。“一切比我预想的还要快!”谢思雨满心欢喜地说,仅请假一天,手术就圆满完成。据统计,该中心启动至今已累计完成 4519 台日间手术,与普通住院相比,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缩短 3.5 天,费用降低 30%。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今年上半年和 2022 年同期相比,该院四级手术量增幅约 30.06%。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有力促进了医疗质效与患者体验的“双提升”。
一体发展向远:
织网共享惠及区域民生
2023年11月,湘潭市中心医院牵头组建湘潭市城市医疗集团,联合4家综合医院、5家专科医院、市疾控中心及24家基层机构,推动“三个一体化”(医疗、信息、药品耗材设备管理)和“六大共享中心”(心电、检验、影像、病理诊断、后勤总务、消毒供应)建设,实施医保总额预付统筹管理,让优质医疗资源“活”起来、“沉”下去。
织网共享,赋能基层医疗,在推动“大病不出市”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断发力。该院精心组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12 个专病管理多学科会诊团队,积极对接国、省顶尖医疗专家,全面提升疑难危重疾病诊疗能力。与此同时,城市医疗集团联动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设立大病管理服务总中心和 3 个分中心,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让患者真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看好病。
悬壶济世担使命,精医为民守初心。岳塘街道胡老爹突发心梗,社区医院心电图5分钟内直达医院心电诊断中心,专家远程诊断后绿色通道立即开启,从进医院大门到开通血管仅用48分钟(国家标准90分钟),为生命赢得宝贵时间。目前,医院心电“一张网”覆盖16家机构,90%以上远程心电图病例5—10分钟完成诊断,基层胸痛响应时间缩短40%,2024年成功救治急症患者超3万例。
急救网络高效运转,慢病管理更重预防。医院与湘潭医卫职院附院共建康复联合病房,在岳塘街道社区推行“专科+全科+校医”健康管理模式,将服务延伸至家庭、学校、企业,推动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当ECMO重启重症患者的生命,当百姓在家门口邂逅国际名医,当日间手术让患者省时省费……湘潭市中心医院正以“五向”发力破局,用“惠景样本”证明:唯有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高质量发展之路方能行稳致远。
奋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湘潭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夏红表示,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健康中国的崭新征程上,医院将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向着“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区域医疗中心”目标阔步前行,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誓言,用精湛医术护佑百姓安康,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鲁红 彭秋香 陈沁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