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旅信息

评谭清红报告文学《农门跃龙门:莲城“七仙女”的十年蝶变》

2025-09-29 18:08:27 文旅信息

奏响乡村振兴的巾帼华章

——评谭清红报告文学《农门跃龙门:莲城“七仙女”的十年蝶变》

文/吴广平

 摘要:谭清红的报告文学《农门跃龙门:莲城“七仙女”的十年蝶变》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叙事,展现了湘潭市七位女性创业者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奋斗历程。作品聚焦女性在农业领域的自我价值实现,通过她们的创业故事,生动诠释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实践。七位女性从最初的迷茫到坚定信念,经历了从传统农耕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推动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在人物塑造上,作品通过丰富的性格特征和成长轨迹的细腻刻画,塑造了多面立体的新时代女性群像,展现了她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作品叙事结构清晰有序,语言风格质朴与灵动相结合,既真实记录了乡村生活的烟火气与创业的艰难险阻,又通过文学性表达赋予作品独特的美感。该作品不仅记录了时代变迁,还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了精神动力,彰显了女性力量和社会观念的革新,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文学意义。

 关键词:谭清红;报告文学;女性创业;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社会价值;文学意义

 在当代文学的广袤版图中,报告文学凭借其纪实性与文学性水乳交融的独特魅力,宛如一座桥梁,紧密连接着现实与艺术,成为精准捕捉时代脉搏、生动展现社会变革的关键文学体裁。谭清红的报告文学新作《农门跃龙门:莲城“七仙女”的十年蝶变》,恰似一部精心雕琢的时代影像志,将湘潭市七位创业女性的奋斗历程徐徐铺展,在乡村振兴的宏大时代背景下,深度挖掘女性力量的崛起,以及农业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兼具思想穿透力与文学感染力,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既波澜壮阔又细腻入微的乡村创业生动画卷。谭清红作为一位文学多面手,在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领域都有所建树,在这部作品中,她巧妙运用诗化语言,为作品增添了别样韵味。而她本人作为女强人,开拓精神十足,对莲城“七仙女”的生动刻画与热情歌颂,既是为女性同胞发声,也彰显了她自身鲜明的个性。

 一、主题深度:时代浪潮中的女性担当与乡村振兴实践

 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的革新,更是人的觉醒与力量的迸发。在这场改变乡村面貌的变革中,女性群体正以独特的智慧与韧性,成为不可忽视的核心力量。《农门跃龙门:莲城“七仙女”的十年蝶变》正是抓住这一时代焦点,通过剖析莲城“七仙女”的创业故事,既深入挖掘女性突破传统束缚、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动力,也以微观视角生动诠释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落地实践,让个体奋斗与国家战略在文字中紧密相连。

 (一)女性创业与自我价值实现的深度挖掘

 作品聚焦于莲城“七仙女”——彭水平、毛桃芝、贺超云、曾斯琴、陆何如、万军微、黄学文,这七位来自不同背景却怀揣相同创业梦想的农家女。

 彭水平原本拥有稳定的教师职业,然而,她毅然决然地投身农业领域,成为一名全职农民。在创业初期,她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大片农作物面临绝收的困境。但她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四处奔波,学习先进的灌溉技术,引进耐旱作物品种,同时积极与保险公司沟通,争取理赔,最大程度降低损失。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她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农耕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创办了春静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展现出女性突破性别束缚、追寻自我价值的巨大能量。

 毛桃芝对农产品加工有着敏锐的嗅觉,她发现当地优质的农产品由于缺乏深加工,附加值较低。于是,她白手起家,建立起自己的加工企业。从最初简陋的加工车间,到如今现代化的生产线,每一步都饱含着她的心血。她亲自参与原料筛选,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哪怕是一颗小小的坚果,她都要仔细检查其饱满度和新鲜度。在包装设计上,她也别出心裁,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让产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贺超云在绿丰农场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展现出沉稳务实的特质。当她察觉到超市对有机蔬菜的需求日益增长时,果断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有机蔬菜的种植面积。为了达到有机标准,她不惜投入大量资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使用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同时,她积极与国企洽谈合作,成功将农场的蔬菜打入多个大型超市,不仅推动了农场的稳步发展,也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农产品,展现出女性在商业领域的智慧与担当。

 曾斯琴热情果敢,率先出资装修农产品展示中心,为农产品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在开拓印度市场时,她面临着文化差异、市场不熟悉等诸多困难。但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深入了解印度的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亲自带领团队参加印度的农产品展销会。即使遭遇身体病痛、感情背叛和商业欺诈等多重打击,她也从未放弃,最终成功打开印度市场,实现事业的东山再起。

 陆何如一心扑在农业技术创新上,她深知传统种植技术的局限性。于是,她四处求学,参加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引进了无土栽培、智能灌溉等先进技术。在自家的种植基地里,她亲自试验,不断优化技术参数。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她终于成功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万军微专注于农产品品牌建设,她深知品牌对于农产品的重要性。她通过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渠道,积极宣传当地的农产品。她策划了一系列创意营销活动,比如举办农产品采摘节,邀请游客亲自体验采摘的乐趣,同时推出农产品礼盒,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进行精美包装,让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黄学文打造龙凤庄园,将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她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修建了民宿、农家乐、采摘园等设施。为了提升游客的体验,她亲自学习烹饪技术,研发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在她的努力下,龙凤庄园成为了遐迩闻名的乡村旅游胜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深入剖析她们从最初的迷茫、困惑到坚定信念的心理蜕变,展现出女性在追求自我价值道路上的执着与勇气。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诠释与践行

 从宏观层面看,“七仙女”的创业历程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样本。她们的产业涵盖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多个领域,通过土地流转、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彭水平的春静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不仅实现了从土地流转、种植到粮食烘干、销售一条龙精细化、标准化管理,还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机会。在种植过程中,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化肥,降低成本;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农产品质量。秋收时节,合作社的大型烘干设备派上用场,避免了粮食因阴雨天气发霉变质。通过这种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许多农户不仅获得了土地流转费用,还在合作社务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黄学文的龙凤庄园将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打造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区。庄园里种植了大片的油菜花、向日葵等观赏作物,每到花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拍照。游客可以参与农事体验活动,如采摘水果、蔬菜,制作传统美食等。同时,庄园还举办民俗文化节,展示当地的舞龙舞狮、皮影戏等传统文化,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乡村的魅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品通过对这些具体案例的详实叙述,展现乡村振兴战略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等方面目标在实践中的逐步达成,深刻揭示个体创业与国家战略之间的紧密联系,彰显报告文学反映时代重大主题的社会价值。

 二、人物塑造:多面立体的新时代女性群像

 优秀的报告文学,往往能让人物从文字中“走出来”。《农门跃龙门:莲城“七仙女”的十年蝶变》没有将“七仙女”塑造成千篇一律的“女强人”符号,而是聚焦她们各异的性格特质与真实的成长轨迹。无论是面对困境时的沉稳、开拓市场时的果敢,还是坚守品质时的严谨,作者都以细腻笔触一一呈现,更完整记录了她们从迷茫到坚定、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最终勾勒出一组鲜活立体、可感可学的新时代乡村女性群像。

 (一)丰富的性格特征与独特气质

 谭清红笔下的“七仙女”性格各异,形象鲜明。彭水平在面对农民追讨流转金时,没有丝毫的慌乱。她耐心地与农民沟通,详细解释合作社的资金周转情况,并承诺尽快解决问题。同时,她积极寻找资金渠道,通过申请政府扶持资金、与银行协商贷款等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筹集到资金,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展现出她柔顺与坚韧并存的性格特点。

 曾斯琴在装修农产品展示中心时,亲自挑选材料,设计布局。她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从灯光的布置到展品的摆放,都力求完美。在开拓印度市场时,她敢于冒险,亲自带领团队深入印度的各个城市,进行市场调研和推广。她的热情与果敢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贺超云在绿丰农场的日常管理中,总是以身作则。每天天不亮,她就来到农场,检查蔬菜的生长情况。在与国企合作的谈判中,她充分准备,对农场的优势、产品的质量、合作的方案等都了如指掌,展现出沉稳务实的经营风格。

 毛桃芝在农产品加工环节,对质量的要求近乎苛刻。有一次,一批即将出厂的产品被她发现有轻微的包装瑕疵,她立即下令全部返工,哪怕这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她常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我们不能让一件不合格的产品流向市场。”她的严谨细致确保了产品的高品质。

 陆何如在农业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充满了探索精神。为了引进一种新的种植技术,她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与科研机构合作,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在试验过程中,她遇到了各种技术难题,但她从不气馁,反复尝试,不断改进,最终成功将新技术应用到生产中。

 万军微在品牌建设中,积极拓展人脉。她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行业研讨会,结识了许多业内人士。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合作,她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知名度,还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营销理念和方法。她的乐观开朗也让她在工作中充满活力。

 黄学文在经营龙凤庄园时,对待每一位游客都热情周到。有一次,一位游客在庄园里突发疾病,她立即安排车辆将游客送往医院,并垫付了医药费。她的热情好客让游客们感受到家的温暖,龙凤庄园也因此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和行动描写等多种手法,将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生动展现出来,使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目睹她们在创业道路上的拼搏与奋斗,感受到她们独特的人格魅力。

 (二)成长轨迹与人物蜕变的细腻呈现

 作品完整呈现了“七仙女”的成长轨迹,从最初的创业冲动,到在实践中遭遇各种挫折,再到逐渐成长为成熟的企业家,每个人物都经历了深刻的蜕变。

 曾斯琴在遭遇身体病痛、感情背叛和商业欺诈等多重打击后,一度陷入人生的低谷。但她没有被命运打倒,而是重新振作起来。她远赴印度开拓市场,在异国他乡,她面临着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困难。但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一边学习印度语,一边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她亲自拜访客户,一家一家地推销产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她终于打开了印度市场,实现了事业的东山再起,从最初的迷茫无助到后来的坚定自信,人物形象得到极大升华。

 彭水平从一名普通教师转变为农村企业家,在这个过程中,她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在农业生产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她遭遇了多次失败。但她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学习农业知识,向有经验的农民请教,参加各类农业培训。在面对旱灾等自然灾害时,她积极寻找解决办法,逐渐成长为行业的佼佼者。

 贺超云在绿丰农场发展过程中,不断学习市场知识。她订阅了大量的农业杂志和市场研究报告,关注市场动态。她还参加了许多市场营销培训课程,学习如何制定营销策略、拓展销售渠道。从单纯的农业生产者转变为具有敏锐市场洞察力的经营者,她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努力。

 作者通过对这些成长细节的精心雕琢,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也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创业的艰辛与不易,以及人物在困境中顽强成长的精神力量。

 三、叙事结构:清晰有序与层层递进的有机结合

 好的叙事结构,是引导读者读懂故事、理解主题的“桥梁”。《农门跃龙门:莲城“七仙女”的十年蝶变》在结构设计上颇具巧思,既避开了平铺直叙的单调,又未陷入碎片化叙事的混乱。它以“志”“赢”“人”等主题词搭建章节框架,让每个部分各有侧重又紧密衔接;同时以十年时间为暗线,穿插创业中的矛盾冲突与转折,将七位女性的故事有机交织,既让读者清晰把握创业脉络,又始终保持对情节的阅读兴趣。

 (一)章节设置与主题串联

 作品采用章节式叙事结构,以“志”“赢”“人”“玩”“品”“蝶变”等主题词作为章节标题,每个章节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同时又与整体叙事紧密相连。

 在“志”这一章节中,详细讲述彭水平等七姐妹立志创业的初衷和过程。彭水平从小就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她看到农村的落后和农民的艰辛,心中萌生了改变农村面貌的想法。当她得知政府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政策后,毅然放弃了教师职业,与其他姐妹一起踏上创业之路。她们一起参加创业培训,学习农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为未来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她们的壮志豪情在这一章节中得以充分体现。

 “赢”则围绕她们对创业成功要素的思考与实践,探讨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在技术创新方面,陆何如不断引进新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在市场拓展方面,曾斯琴大胆开拓印度市场,万军微通过创意营销让农产品走出乡村。她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不断调整策略,展现出创业的智慧与决心。

 “人”这一章节着重刻画“七仙女”各自独特的性格与成长经历。通过描写彭水平在面对农民追讨流转金时的冷静应对,曾斯琴在开拓印度市场时的大胆决策,贺超云在绿丰农场发展中的沉稳务实等细节,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同时,还讲述了她们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彭水平对家人的关爱,曾斯琴在困境中与朋友的相互支持等,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她们的人物形象。

 “玩”章节将视角转向她们的乡村旅游产业。黄学文的龙凤庄园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活动,如春季的油菜花节、夏季的荷花节、秋季的丰收节、冬季的民俗文化节等。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到采摘、垂钓、制作传统美食等乐趣,感受乡村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描写,展现出乡村旅游产业的魅力和活力。

 “品”章节聚焦农产品品质与品牌建设。从农产品的种植环节开始,就严格把控质量,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使用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在加工环节,毛桃芝等严格遵守生产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在包装设计上,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形象。通过对品牌建设的努力,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蝶变”章节则总结了“七仙女”十年创业历程中的巨大变化。从最初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市场打不开,到如今拥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广阔的市场份额,她们实现了从普通创业者到成功企业家的华丽转身。同时,还展望了她们未来的发展前景,让人对她们的未来充满期待。

 引子部分以生动的场景描写引入“七仙女”的创业故事:“在莲城的广袤田野上,阳光洒在金黄的稻穗上,微风拂过,泛起层层麦浪。七个身影在田间忙碌着,她们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创业之旅即将拉开帷幕。”这样的描写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尾声则对她们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七仙女的事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她们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创造更多的辉煌,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这种章节设置方式使作品层次分明,主题突出,读者能够清晰把握故事发展的脉络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时间线索与情节推进

 在时间线索上,作品以2013年七姐妹参加SYB创业培训为起点,按照时间顺序逐年讲述她们的创业历程,直至2024年取得阶段性成果。在这十年间,她们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也收获了成长和成功。

 在情节推进方面,作者巧妙设置一系列矛盾冲突和转折点,如彭水平遭遇旱灾亏损,农作物大片受灾,资金链断裂,她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她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申请政府补贴等方式,逐渐走出困境。曾斯琴面临人生困境时,身体的病痛、感情的挫折和商业的欺诈让她陷入绝望。但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重新振作起来,远赴印度开拓市场,实现了事业的东山再起。

 同时,作者又通过七姐妹之间的相互支持、合作以及共同应对困难的情节,将各个故事线索有机交织在一起。比如在彭水平遭遇旱灾时,其他姐妹纷纷伸出援手,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力支持;在曾斯琴开拓印度市场时,姐妹们为她出谋划策,帮忙照顾她的家人。通过这些情节,展现出她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形成了一个完整而连贯的叙事整体,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四、语言风格:质朴与灵动的完美融合

 报告文学的语言,既要守住“纪实”的本真,又需兼具“文学”的美感。《农门跃龙门:莲城“七仙女”的十年蝶变》的语言便精准平衡了这两点:它用质朴平实的表达还原农业生产细节与乡村生活烟火气,无论是农业术语的运用,还是充满乡土味的人物对话,都让故事更显真实可感;同时又以灵动笔触描绘自然景致、刻画人物心境,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为文字注入诗意,让读者在了解真实创业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学的审美魅力。

 (一)质朴的纪实性语言

 作为报告文学,《农门跃龙门:莲城“七仙女”的十年蝶变》在语言运用上严守纪实性准则,以质朴平实的文风,精准还原农村生活的本真状态和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在描绘农业生产场景时,作者对农业术语的运用细致入微,像“四定六统”管理方法,“定人员”环节中,依据每位社员的技能专长,将擅长机械操作的安排到农机岗位,熟悉农事的负责田间种植,确保人尽其才;“统一销售”则是由合作社整合农产品资源,与大型粮商签订长期订单,保障销售渠道稳定。“六定十代”服务模式里,“代耕”服务中,大型拖拉机的轰鸣声响彻田野,一天便能完成上百亩土地的翻耕,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代加工”方面,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产品加工设备,将普通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商品,如把新鲜稻谷加工成精米,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作者还详细阐述了拖拉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农业机械的性能特点和操作流程,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热火朝天的农业生产现场,真切感受到现代农业的蓬勃活力。

 在人物对话的叙述上,作品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例如在一次农产品滞销的紧急会议上,一位老农户满脸愁容地说:“闺女啊,咱这一季的菜可咋办呐,再卖不出去,可都得烂在地里了,这一年的辛苦就白费喽!”彭水平坚定地回应:“大爷大妈们,大家别急,我已经联系了城里的几个超市和农贸市场,正想法子拓宽销路呢,咱们一起想办法,肯定能度过这个难关!”这段对话不仅生动展现了农村的现实困境和人物的焦急心态,更凸显出彭水平的担当与决心,使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烟火气和人物的真实性格,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二)灵动的文学性表达

 在质朴的语言底色之上,作者巧妙融入文学性表达,为作品绘就了绚丽多彩的艺术画卷。描写自然环境时,笔触细腻而富有诗意。“夏日的莲乡,阳光如金纱般洒在广袤的田野上,翠绿的荷叶层层叠叠,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荷叶轻轻摇曳,荷花在其间亭亭玉立,粉色的花瓣在阳光的映照下,如同少女娇羞的脸庞。偶尔有几只白鹭从荷塘边飞起,划过湛蓝的天空,为这片宁静的乡村景色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莲乡夏日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能闻到荷花的清香,听到微风拂叶的沙沙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且充满生机的氛围。

 在刻画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时,作者同样独具匠心。当曾斯琴在印度开拓市场遭遇商业欺诈,陷入绝境之时,文中这样描述:“她独自坐在异国他乡的昏暗房间里,手中紧握着那份欺诈合同,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心中满是愤怒与不甘。曾经的豪情壮志在这一刻仿佛被一盆冷水浇灭,但她咬着牙,暗暗发誓:‘我绝对不会被这点挫折打倒,我一定要让那些人知道,我曾斯琴不是好欺负的!’”这段描写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和心理的细致刻画,将曾斯琴的绝望、愤怒以及不屈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深刻共情人物内心的波澜起伏。这种质朴与灵动相结合的语言风格,既契合报告文学的纪实特性,又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文学审美价值,让读者在了解真实故事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文学的艺术之美。

 五、社会价值与文学意义:时代记录与精神引领的双重贡献

 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不仅是故事的载体,更是时代的“档案”与精神的“灯塔”。《农门跃龙门:莲城“七仙女”的十年蝶变》便兼具这双重价值:它以纪实笔触,完整记录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转型、观念革新的十年变迁,成为研究当代农村发展的鲜活文献;同时,作品中“七仙女”的奋斗精神,既为投身乡村振兴者注入动力,也以文学之美弘扬女性力量,实现了社会价值与文学意义的深度统一。

 (一)记录时代变迁的珍贵文献

 《农门跃龙门:莲城“七仙女”的十年蝶变》宛如一部记录当代乡村振兴和女性创业发展的珍贵史书。作品全方位呈现了农业领域从传统农耕向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转型的艰辛历程。从最初零散的土地种植,到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大规模集中经营;从依赖传统人力和简单农具,到引入先进的农业机械和科学种植技术;从单一的农产品销售,到构建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每一个转变都记录着时代的进步。

 同时,它深刻反映了社会观念的革新以及女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显著提升。在过去,农村女性大多被局限于家庭琐事,而“七仙女”打破了这种传统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农业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她们的成功,不仅为农村女性树立了榜样,也让社会重新审视女性的价值和能力。通过对她们创业故事的细致讲述,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创业者们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浪潮中,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实现自身价值。这部作品为后人研究当代农村经济发展和女性创业提供了丰富、生动且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对于了解时代变迁,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二)激励人心的精神力量与文学佳作

 从文学意义层面审视,这部作品堪称报告文学创作的佳作。其主题深刻,紧密围绕乡村振兴和女性创业展开,展现了时代发展的宏大主题与个体奋斗的微观叙事之间的紧密联系,引发读者对社会发展、个人价值实现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七仙女”各具特色,彭水平的坚韧担当、毛桃芝的聪慧灵秀、贺超云的沉稳务实、曾斯琴的热情果敢、陆何如的乐观豁达、万军微的坚毅执着、黄学文的温婉亲和,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情节,将这些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仿佛就生活在读者身边。叙事结构精巧,以时间为线索,穿插人物故事和创业历程中的关键事件,既有顺叙的流畅,又有倒叙、插叙的巧妙运用,使故事充满戏剧性和吸引力。语言风格优美,质朴与灵动相得益彰,既真实记录了生活,又富有文学美感。

 作品所展现的“七仙女”勇于创新、敢于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它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无论是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还是致力于农村发展的各界人士,都能从书中汲取力量。同时,作品对女性力量的赞美和对人性光辉的弘扬,为当代文学创作注入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导读者关注社会现实,追求美好生活,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具有深远的精神引领作用。

 总之,谭清红的报告文学新作《农门跃龙门:莲城“七仙女”的十年蝶变》以其出色的故事讲述,在主题深度、人物塑造、叙事结构、语言风格以及社会价值与文学意义等多个维度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它是一部承载着时代记忆、歌颂奋斗精神、展现女性力量的佳作,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乡村振兴背景下波澜壮阔的奋斗画卷,值得广大读者深入研读、细细品味,从中汲取智慧、力量和勇气。

 谭清红简介:谭清红,笔名青虹,湖南湘潭人。正高级经济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湘潭大学兼职教授,湘潭市女作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第二、三届主席,湖南省诗歌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著有长篇纪实小说《烟盒上的弹孔》、散文集《冰火青红》、诗集《青红醉》等,主编《湘女梦》诗丛(含个人诗集《青红印》)获湖南省作协2020年度重点扶持作品。其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诗刊》《星星》《湖南文学》等报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