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旅信息

母亲的念叨 助力我成长

2025-01-07 16:25:14 文旅信息

 数智中国广东茂名电(本网记者 曾景善 特约通讯员 毛勇强)我母亲是一名国家职工,是一位勤劳、善良、温柔、慈祥的传统女性。她出生于富有人家,读过七年私塾,对于如今已是百岁的老人而言,也算是个小知识分子。因此,在教育儿女方面颇有一套。她常用谚语、格言、名言、俗话和顺口溜等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好的记忆,永远受用。

 说到做人方面,母亲挂在嘴边的是:“火要空心,人要虚心”“满招损,谦受益”“可以缺钱,但不可以缺德”“为人有德天长佑,行善无求福自来”“行善无需记心上,积德自有天地知”“劈柴看纹理,说话讲道理”“言行要有底线,为人要有原则”“做人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使我深受教育,终身受用,也惊叹母亲的好记性。

 说到学习方面,母亲熟知的格言、谚语更是脱口而出,内容丰富,十分震撼:“不动笔墨不看书”“要通古今事,须读五车书”“书为天下英雄胆,善是人间富贵根”“书无虫蛀因常览,笔有神泉赖苦研”“三尺书屋藏世界,百亩良田度春秋”“家有余粮鸡犬饱,架上书多子孙贤”等等。这些金玉良言,深入浅出,文采飞扬,不论是对年幼的孩子、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乃至大学生都大有脾益,感人至深!

 说到勤俭方面,母亲的脑子里装了大量的佳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辛勤劳动的人,双手是万物的父亲”“只与人家赛种田,莫与人家赛过年”“前不算,后要乱”“滴水汇成河,粒米凑成箩”“算了再用常有余,用了再算悔已迟”“近河莫要枉用水,靠山莫要乱烧柴”“常将有时想无时,莫到无时想有时”。令我大饱“耳福”,大开眼界,永远难忘。

 在我读小学时,母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河边开垦了一块荒地,她经常带我去种植瓜菜、番薯和芋头等农作物,既使全家人常年能吃到“绿色食品”,还节省了日常开支。在劳动中,母亲一边教我种植的常识,一边随口念谚语:“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衣要勤换,地要轮作”“耕田有学问,工夫加肥粪”“粪肥不发,上地白搭”“花生种重地,不死豆也稀”。我把这些记在心上,运用到劳动中去。后来,我曾经在公社党委办公室、茂名市农委工作过,成为单位的“秀才”,在写领导讲话稿、调查报告或者经验材料时,将这些农谚娴熟地运用,使文章接近实际,接近生活,通俗易懂,大为生色,受到同事们的赞扬,还多次得到领导的表扬。也应了母亲说的:“幼时之知识,即为成长后之才智。”

 1975年,我高中毕业了,可是大中专院校的大门依然紧闭,没有机会考大学,等待我们这些非农业户口的学生,只有华山一条路——无条件上山下乡“接受在教育”。当年8月,我被下乡到化州南盛知青农场,时间长达四年多。在那终生难忘,风雨潇潇的岁月里,迎接我们的是:艰苦的环境,超负荷的劳动,辛酸的生活,真是如牛负重,度日如年。在这种情况下,我一度悲观、苦闷、消极。于是,母亲用“有志者,事竟成”“好钢铁经过锤打,就能发出强烈的火花”“逆境是到达理想的一条通道”等格言引导和鼓励我。还说:你这个年纪,比青菜还青,比豆牙还嫩,总会有出头之日,前途是光明的,使我受到很大的鼓舞。果然,1979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已经下乡的知青全部回城,我也赶上了这趟大潮,顺利回到父亲所在的单位工作。

 走上领导岗位后,母亲担心我犯错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反反复复地对我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更经典的是“蚂蚁行得多都有路”“钱不迷人人自迷,钱不毁人人自毁”,使我警钟长鸣,谨言慎行,守住底线,洁身自爱。我将母亲的教诲时刻记在心上,因此担任领导干部十几年,面对诱惑,坦坦荡荡,不为所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有道是:“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几十年时光骤然而逝,如今白发亲娘已是百岁老人,我也年逾花甲,回首往事,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几十年来,母亲运用谚语、格言等传统文化对我进行教育,使我印象殊深,得益匪浅。尽管我的人生道路曲折坎坷,可是还是逐步成长起来,从一名下乡知识青年,到被组织调到县城、地级市工作,拿到了在职研究生文凭,获得了中级职称,出版了六部个人专著,还成长为领导干部,而且“安全着陆”。如今,我和妻子儿女共享天伦之乐,过着舒适、优闲、幸福的生活。正是:母亲的念叨,助力我成长。

审核:杨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