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综合信息

非遗传承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占辉:在“人生苦旅”中享受精彩窑变  

2024-10-19 20:20:32 综合信息

 凌晨2点的窑窑炉前,王占辉见过很多次烧坏,但接连6次烧瓷失败,他是第一次遇到。“不烧了!再也不烧了!”王占辉回忆起烧瓷失败的心情。

 执着:72道工序 看到釉色才能安心睡觉

 凌晨2点,王占辉又等了2个小时,瓷窑里的几百件瓷器的温度终于从1300℃降到800℃,他迫不及待地抽出出气口里的砖块,用强光手电筒对准窑内的瓷器,看看这批瓷器的釉色如何。
这一窑成了!

 守了这口2米多高的窑炉十几个小时,王占辉每个小时都要记录窑内温度、压力、升温速度等数据。这下,他终于看到了漂亮的釉变,可以安心睡觉了。

 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钧瓷烧制非遗传承人王占辉今年43岁,从23岁正式接触烧瓷工艺开始,他先后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建峰,首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李欣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树峰。至今,陶瓷创作烧制已经陪伴了他20年头。

 2014年,在广告业打拼了十几年的王占辉,终于在西安电视塔附近,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磁窑,他正式成为一名行内人。

      从传统的象鼻瓶、梅瓶、胆式瓶,到近二十年才在国内发展起来的丰富茶器,再到他亲自选材、实验成功的负氧离子养生瓷茶器。如今,在秦岭脚下,王占辉创立的垕茗堂内,摆满了他的精巧钧瓷作品。

 选料、制模、成型、素烧、上釉、选品...每周,他都要按部就班的完成钧瓷烧制的72道工序。20年来,王占辉依旧记得第一次烧出浓郁釉红时的激动心情。

      辗转:从独自打拼的大专毕业生到师从三位国大师

 王占辉能一头扎进钧瓷这行,的确可以追溯根源。他出生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北部的郏县,距离五大名窑之一的瓷器之乡神垕镇,不过15公里远。方圆数十公里的人大多以制瓷、售瓷为生,据王占辉描述,他老家周围有上千家瓷厂。

 王占辉上3年级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小伙伴跑到神垕国营瓷厂旁边,“捡到很多有趣的玩意儿,见到各式各样漂亮的瓷器动物,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把装速效救心丸的小葫芦,当成口哨吹。当时觉得这瓷器怎么会有这么多颜色,真是漂亮。在那之后,他和几个小伙伴就经常去神垕镇捡新奇玩意儿。

      后来,王占辉慢慢长大,和更多“漂亮”的东西结缘。初中时因家贫开玻璃店,他在玻璃上作画售卖;后来从平顶山来到西安,进入广告公司画广告牌;做摄影十余年,后来成为网易五大拍客之一,任陕西摄影家协会信息中心主任/理事。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首席代表处副主任。

 期间不仅积攒了深厚的美学功底,王占辉还遇上了几位恩师,“我在摄影和陶瓷创作这条路上走到现在,其实非常的幸运,摄影��著名摄影家胡武功老师的指导。陶瓷我又先后拜入李建峰大师,李欣营大师,孟树峰大师的门下,他们都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而李建峰,李欣营两位大师的师傅,是现代钧瓷届的泰斗,晋佩章老先生。可以说我是根正苗红的钧瓷传承人。师傅们教我的,不只是陶瓷的烧制技艺,更是从业的态度,以及对瓷器美学的欣赏眼光。”

      王占辉的陶瓷作品2023年在第十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会荣获(创意设计金奖)同年被评选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2023年双龙尊被河南古陶瓷博物馆,河南钧瓷博物馆收藏。2022年11月作品《双龙尊》《将军罐》分别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银奖,铜奖各一枚。2022年10月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职业技能考核中被评为一级陶瓷工艺师。2022年8月作品《万里江山鹅颈瓶》被哈尔滨历史博物馆收藏。2022年6月被评选为许昌市工艺美术大师。2021年10月被评选为禹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8月被评为传统手工高级艺术师。

     苦旅:接连6次失败 钧瓷烧制非人力可控

 钧瓷作为五大名瓷之首,因其不可预测的精彩窑变而出名。王占辉介绍,宋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和白瓷为主,正所谓“南青北白”,几乎占领了整个瓷器江山。直到北宋年间,钧瓷匠人们发现铜红釉后,才开启了陶瓷的彩色及窑变之美。“烧制钧瓷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每个器件进窑前,都上着同样的釉,经过1300度高温,十几小时的烧制。即使是同一种器型,出窑时的颜色深浅、分布都不一样,每件都是孤品。”王占辉介绍。

      但是,不是每件漂亮孤品,都能以完美姿态出现在烧瓷人眼前。钧瓷的成品率在所有瓷种里是最低的,经过改良前的炭烧钧瓷,成品率仅10%左右,近些年的气窑有效提升了成功率,差不多才能达到70%左右。

      即使钧瓷师傅把烧瓷的每个步骤都做到完美,烧制的过程也会受到天气阴晴、气温高低、气压大小的影响。很容易“要么烧的没颜色,要么颜色太深烧黑了,钧瓷烧制非人力可控,可以说是在靠天吃饭。”王占辉说。

      大约5年前,王占辉差点儿没坚持下去。凌晨3点,他接连第6次烧瓷失败了。窑内上百个失败的瓷器,化成无声无形的焦虑,缠绕在王占辉身边,渗入他的生活。“不烧了!再也不烧了!”王占辉回忆起当时的心情。他把烧钧瓷形容成人生苦旅。“瓷器届有句俗语,叫做‘要想穷烧钧瓷’。拿我在西安的小窑来说,烧一窑瓷器的成本接近万元,6批失败就是6万。老家还有口大窑,有半间房子那么大,成本要翻几倍,接连几次失败的话,很难坚持下去。”王占辉没放弃是因为热爱,在他看来,烧陶瓷就是一场人生修炼,不仅有烧成后的喜悦,也有烧毁后的气馁,要学会接纳。

      传承:制定标准的价格体系 首先保护年轻传承人

 下午3点半,垕茗堂内的直播正式开始。“非遗传承要创新,也要紧跟时代潮流。直播是今年年初开始的,我专门请来这个小伙,按照底薪加提成的模式给他开工资。”王占辉说。“现今的消费市场还是比较难的,我只能自己硬着头皮上,不为卖货,只为和网友讲讲钧瓷背后的文化故事。”

 对于非遗文化的发扬,他心里一直有一杆秤。他认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是开网店还是做直播,非遗传承人们在做的,都是让更多人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但是,非遗产品也受到疫情及现在市场不景气的冲击,接连降价。

    “这对年轻的传承人,尤其是90后传承人来说,非常不利。如果销售额连成本都包不住,他们坚持下去的意义在哪?我希望尽快制定出标准化的价格规范,首先保护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他们才是非遗文化的后备军。”王占辉说。(
报道:杨旭 副总编:张家南)


标签: